【东网之星】千里马“变型记”
发布时间: 2015-11-20 15:45:31
三年前刚入职的吴蔓莎怎么也没想到“产品”会成为自己今后的梦,会变成自己职业激情的来源、努力的方向,并能让“销售管家”在自己负责3个月后入围今年“6·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”6家精选物联网技术代表产品之一。她的努力和成长令人刮目相看。
早在2012年,英语专业毕业的吴蔓莎还只是新东网总裁秘书,因为专业优势,被安排与新加坡子公司进行业务对接和跨部门沟通。在她看来,当时能有一份专业对口、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就是自己大学四年最好的收获。
然而两年后,当吴蔓莎担任首席运营官助理并兼任市场部专员时,第一次接触到公司的产品,从一个产品的诞生到规划包装,漫长周期的相生相伴,让吴蔓莎感到新奇与满足。至此,她的内心植下了一颗小小的梦,一个关于产品的梦。
伯乐赏识
韩愈在《马说》里写到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”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,而是发现人才的人。很幸运,吴蔓莎在职场迷茫期,辗转纠结之际,遇到了人生一位重要的伯乐——曾总。
2015年3月,公司为了向产品型企业转型,实行战略调整,成立产品部,深挖产品线,与主营业务构成竞争优势。与此同时,产品部需在研发与市场之外独立组建团队。这时,分管产品部的新东网高级副总裁曾忠诚找吴蔓莎谈话,认可她是一位可塑之才,鼓励其转型,加入产品部。
“当时曾总给我画了一幅蓝图,说产品是公司今后发展的方向。成为产品经理要往两个方向努力——技术和营销,要比技术更懂销售,比销售更懂技术。并且,还要学习各种岗位相关的技能。”听完曾总的一番话,吴蔓莎像被打了鸡血一样,内心满溢激情。认真考虑了一周后,吴蔓莎抱着挑战自我和不断学习的心态,加入产品部,也为了圆自己的梦。
转型阵痛期
刚成立的产品部尚未成熟,每个成员都必须跟着项目一起成长,在需求调研、UI设计、产品测试等方面不断摸索。虽然吴蔓莎刚加入产品部的第一个月,基本处于熟悉产品流程的阶段,但因为专业不熟悉与工作经历不足,技术短板凸显。凭借对产品的一腔热情,吴蔓莎主动学习,从用户体验与竞品分析出发,把自己当成最终用户,站在用户的角度不断提出产品优化方案。
根据以往流程,新开发客户或软件版本变更时,公司会制作相关操作手册。但大多数用户不满足于操作手册的文字描述,要求公司提供现场培训。对此,吴蔓莎提出录制操作视频,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操作步骤,并主动提出自行录制。因为吴蔓莎的这次大胆尝试,不仅降低了现场培训的投入,而且增加了客户业务开通的及时性,助推公司产品迅速进入市场。
2015年4月,“销售管家”银鹭试点项目启动,吴蔓莎主动要求配合技术部门,出差厦门进行客户需求调研。在接下来的两个月调研期间,她和项目组成员不断地与客户方的需求部门、技术部门、使用部门、管理部门进行积极沟通,虽然遇到了一些不配合的客户,但她及时与部门领导反馈,协调解决方案,最终输出了该项目的需求文档,为产品规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
千里马的速度
于常人而言,转型的阵痛期可能需要持续一年甚至更久,而吴蔓莎仅仅用了半年,并凭借不断学习,提升自己在产品经理岗位上的技术短板,尤其在项目管理及产品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
2015年6月18日,吴蔓莎协同市场部,携“销售管家”产品参加第十三届中国·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。“销售管家”产品凭借技术创新与优秀应用获得了福建省经信委的肯定与信赖,在数百个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。经过吴蔓莎的积极沟通及创新丰富的产品资料,“销售管家”最终成为福建省物联网技术代表产品之一(仅6家企业)参展。此次参展成效显著,“销售管家”在行业中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,并以一种全新的形象展示了新技术。
产品是不断迭代的,产品经理的技能也需要不断锤炼。“产品经理要求的是综合素质。它是水桶,没有短板,哪块是短板你就要补。产品经理也是一个润滑剂。产品流程的每个部分都是独立,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让各个部分转起来。”产品部总监卓荣在肯定吴蔓莎角色转换成功的同时,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目前,对于吴蔓莎而言,自己正朝着产品经理的第二阶段奔跑——提升综合能力,让自己“往前能对客户,往后能对研发,把产品线带出好业绩”。这是她个人的梦想,也是产品部的目标,更是公司向产品型研发转型的方向。